腾讯与 NBA 签订五年 15 亿美元的数字媒体版权续约协议,你有什么想说的?

作者:24直播网2024-05-13 08:02:48

  NBA已经与腾讯达成续约协议并在今天完成了合同签署,新周期(2020-2025)数字媒体版权将继续留在腾讯,合约金额预计5年15亿美元,差不多是上个五年周期的三倍。   腾讯2015年和NBA签的是5年5亿美元,据说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但这一份续约合同直接翻了三倍,如果腾讯想继续扩大盈利,那他们要做的就更多了。   体育会员会不会涨价?会不会推出“付费观看单节”的服务?   腾讯过去几年还顺手买下了ESPN的内容独家版权,未来几年他们会怎么开发其中的价值(我一直觉得腾讯没有充分利用好ESPN的内容资源,虽然人家可能也不在乎这个,买断了只是不给其他人用)?   如何在核心群体之外,继续影响到广大的泛体育用户(会不会引入更多的偶像明星,把体育会员和其他形式的内容绑定,比如买体育会员才能观看某节目)?   体育是一个比较垂类的兴趣分支,就像一个深井,外面的人进去需要门槛,里面的声音出来也有难度,而且体育用户的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如何把这个门槛降低,把影响力做大,是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体育平台的难题。   腾讯体育在过去几年围绕NBA而展开的运营工作毫无疑问是相当成功的,单是做到收支平衡这一点,就已经十分难得。   但是,泛体育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除了流量变现,在电商和游戏这两个通用聚宝盆里,现阶段捞金相当困难——因为它的主要受众是直男群体。体育周边的电商、体育题材的游戏,门槛高了,新人进不来;门槛低了,老人接受不了,全民化非常困难。   直男群体,毫无疑问是最难伺候的一群消费者,倒不是说他们消费能力不足,而是他们接受新产品和新玩法的过程相对最漫长,这一行的造星速度慢得可怕,虽然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但又很难拥有一个新的“信仰”;强调变现速度和煽动性的粉丝经济往往打动不了这群人,他们尤其不吃流量明星这一套,君不见步行街的女神票选,哪个经常上热搜的女明星能挤进后半程的?   这段话并没有任何褒贬之意,看看小红书和虎扑识货天上地下的差距,就应该明白5年15亿美元背后,腾讯会背负多大的压力——腾讯体育的会员费,往后会翻多少倍?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没有什么新的玩法,能突破传统内容变现营收的壁垒?时机到底有没有成熟呢?   这一切,似乎还不得而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猜到了腾讯能续约,但没想到跟阿里的竞争这么激烈,导致他们最终不得不把价格抬高到5年15亿美元——平均每年3亿美元,按照此时此刻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1美元=6.8785人民币),相当于20.6355亿人民币。为了直播NBA,一年给NBA官方21个亿是什么概念?   简单的概括就是人傻钱多。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你应该明白:那些资本的幕后操纵者远比大部分普通人精明的多——尽管腾讯NBA在过去一个转播周期内是在赔本赚吆喝。是,他们是在2016、17两年基本达到了毛利收支平衡,但首先这只是毛利,不是纯利;其次这是基本不是完全。更何况他们在2015和2018年完全是在做亏本买卖。   还记得腾讯跟NBA签订的上一个转播合同吗?2015年签订的——5年5亿美金,这本身就已经是天价合同了。紧接着腾讯还在2016年花2亿元人民币买断2016-2020赛季的联盟通权益,球迷们只要愿意付费就可以看任何球队、任何场次的比赛了,这又是不小的开支。他们还斥巨资建造了高大上的演播室——室内面积600多平米,分为解说区、战术分析区、女主播互动区、访谈区和一个可移动的投篮游戏区,这个演播室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4月马上就斩获美国拉斯维加斯广电行业展览会最佳体育演播室和AR/VR设计两项大奖,其先进程度全球领先。   不仅如此,腾讯体育还要给上百位分工不同的从事NBA转播的公司内部员工、外部聘请的解说员以及网络约稿人员支付工资,日常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维护、各种篮球相关的活动也都需要成本。这样一来,你觉得他们还能回本吗?   至少从第一个转播周期来看,肯定是不能的,所以他们必然会尽全力去争取下一周期的转播合同,以期待放长线钓大鱼。不然怎么跟老板交代?马化腾给你NBA项目拨这么多钱,你玩了五年给我玩亏本了,我养你是为了让你给我败家的吗?   众所周知的是:在互联网领域,昔日的BAT三足鼎立格局已经演变成如今的BBAT(百度、字节跳动、阿里、腾讯)分庭抗礼之势。但所谓的分庭抗礼也不过是各家各有各的侧重点,真看纯实力,腾讯和阿里已经遥遥领先于百度。甚至字节跳动靠着旗下的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产品也已经超越了百度。因此,在这次转播NBA的竞争中,同腾讯规模相近、实力相当的阿里巴巴是他们最大的对手,其余的基本上属于有心无力、威胁不大。   但马云这次也没干过马化腾。首先,在签订上一份合同时,NBA官方就承诺腾讯会在合同到期后拥有优先续约权。其次,阿里在数字媒体运营方面无论是成绩、质量还是经验,都比腾讯有一定的差距:如今,腾讯体育在国内视频流媒体平台中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他们拥有40个国际顶级体育IP,包括美国的四大体育联赛。他们可以通过腾讯体育、腾讯新闻、腾讯视频、手机QQ浏览器和微视,以直播节目、新闻视频流及短视频的形式播放体育内容。为了让NBA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NBA官方必然会在价格相近时选择后者。   再回到关于盈利的话题——腾讯NBA靠什么盈利?目前来说无非是打广告、付费收看、卖球衣球鞋以及直播过程中送给女主播、嘉宾、主持人、球队、球员等的虚拟小礼物。这其中广告和付费收看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余的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很多人关心的是:现如今腾讯签了这么大的合同,是否意味着他们在做付费直播时收费会更高?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他们还是签跟之前一模一样的合同,收费肯定也会越来越高:首先他们在国内网络直播中处于垄断地位,当吸引用户建立了使用腾讯体育APP付费观看NBA比赛的习惯后,他们肯定会逐渐提升价格来考验你能忍受的阈值;另外,现在通货膨胀这么严重,一个苹果都能卖好几块钱,即便是考虑自然增长,他们收费也会越来越高。   但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首先,观看NBA的主体是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腾讯要保证的是总收入,如果由于价格定的太高而导致付费用户大幅流失,他们肯定会通过下调价格来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价格暴涨是不可能的;其次,如果由于定价太高导致收视率下降,对NBA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会有严重的危害,这一点肯定是NBA方面不希望看到的,一旦发生这种现象,腾讯想获得下下个周期的转播权就非常难了,腾讯自己也不想涸泽而渔。   最重要的是:人家腾讯根本就不用靠着NBA项目挣钱。你看腾讯2018年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内容部分提到“盈利”二字了吗?没有,他们只是提到IP和用户数量增长这些词汇。对于腾讯来说,2018年近800亿人民币的纯利润主要靠的是网游和广告,而不是什么体育直播。不信你看腾讯截至2018年底,微信+wechat用户数量高达11亿;QQ达到7个亿。由于在社交通讯工具领域的统治力,他们在移动客户端的用户时长占比高达42.3%,比字节跳动的11.7%、阿里的10.1%、百度的6.3%都要高的多的多的多。但最终,微信和QQ给腾讯带来利润的途径依然是广告+金融产品+小程序。   也就是说,腾讯在NBA项目上投入这么多,其最终的目的是用户下沉、是引流,是让大家认可他们的品牌,从而在其他领域消费时也能首选腾讯——比如玩网游、比如货币支付、比如广告信任等等。把韭菜养大了后再割,而不是立马就想赚个盆满钵满——这显示了他们在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而非急功近利。   最后再说说腾讯的直播质量。摸着良心说,腾讯接手后,用户的整体体验比最初的TOM和稍后的新浪要好的多。不信你去问问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柯凡,他保证告诉你腾讯比那俩牛多了。   TOM是第一个跟NBA签合同在中国搞直播的,那时候网络信号卡的要死。很多时候我都宁愿去直播吧找那种需要安装临时插件或者无插件的信号源看比赛,TOM相比这些毫无优势。   新浪那会好了一些,有了LED屏幕,那会新浪也有钱,跟搜狐、网易和腾讯号称业内F4,依稀记得柯凡在新浪跟杨毅客客气气的说话的场景。那会杨毅已经是业内大牛,柯凡还只不过是刚刚有点名气而已。那会百度贴吧有个科黑为了黑科比借用柯凡的名字起了个网名叫“比柯凡坚强”,倒着念就是骂科比的话了,想当初我可没少跟这些人斗争。   到了腾讯这,那可就直接比肩ESPN了。600平米的演播室比新浪当初的30多平米大气何止十倍,豪华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每天最重要的几场比赛还给你安排几个漂亮的女主播陪你一起看球,正处于青春期的热血少年能不激动么。虽然也有钢铁直男讨厌不懂球的女主播出境,但更多的人都在争论徐小溢、王小七和宋美娜谁最漂亮,佳依和果果谁更适合当老婆。更重要的是,腾讯购买了联盟通的版权后,所有比赛付费后随便看,这让一些铁粉无比痛快。上帝视角、高清蓝光,90%的比赛都有人为你解说,这待遇在网络直播时代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最后,我对腾讯的一点期待在于:希望他们把腾讯社区发展好,在未来六年合同期内超越虎扑成为国内第一篮球论坛。腾讯这边有独家的网络转播权限,引流优势巨大,再考虑到虎扑那边垃圾到令人发指的发帖编辑器和混乱的管理模式,腾讯没理由不把它干掉。   期待腾讯NBA办的越来越好!   根据多年与腾讯体育、新浪体育、NBA等各方打交道的经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腾讯才不是冤大头。且不说真实金额应该不到15亿美元以及这钱对腾讯来说不是个大钱,光说这事对腾讯来讲的战略意义就远比大家想象的要高。   背景:本人在2013-2014年在联合利华清扬市场部时主导了清扬与新浪体育及NBA中国的合作,期间结交了不少圈内人,也见证了他们从新浪体育时代到腾讯体育时代的转变。   另外本人也是二十余年足球迷以及十余年的NBA球迷,容我喊一句:火箭总冠军   以下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对各方带来的利弊。   持续享受腾讯体育良好的用户体验:高清不卡。大家别笑,这曾经是互联网观赛的最大痛点,这在新浪转播NBA的时代几乎是奢望。我曾经问当时的新浪体育总编,为什么乐视体育转播某赛事又清晰又不卡,新浪体育转播NBA画质又渣还这么卡?他给我的答复是:乐视才多少流量,他要转播NBA他也卡。后来这哥们儿去了腾讯,才发现原来之前被新浪骗了,流量这么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高清不卡,因为腾讯舍得砸钱烧服务器(而毕竟新浪的CEO是财务出身....)。另外腾讯不求短期回报的巨额投入也给球迷们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巨额的服务器费用,比央视还要好很多倍的演播室,最好的编辑团队,最好的主持人团队,漂亮的女主播团队,能让编辑们常年飞美国的经费(新浪体育NBA的团队有很多人一年都去不了一次美国,有机会大家都抢破头皮;到了腾讯以后美国去到吐,到后面大家都很谦让:我去腻了,这次哥们儿你去吧)良好的媒体氛围:腾讯相比新浪及其他大多数体育媒体对NBA赛事花边和负面新闻的报道都很少,相反每次有撕逼有反目有转会时腾讯第一时间出来的都是追忆美好过去的MV式的集锦回顾,常让球迷们看了无不动情泪目,忘了紧张的负面情绪。克制的变现方式:相对克制的广告数量(总决赛期间甚至连前贴广告都没了)、成熟的会员体系(有球队包、有单场比赛付费、不同的产品设计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保证了长尾小众球队球迷的需求)、只在休息时间才推送的周边、直播打赏。这也意味着对球迷观赏比赛尽量少的打扰。岔开说一句,我今年五月份去美国的时候,那边的朋友看NBA都是翻墙到国内看腾讯体育直播,可见一斑。而相比腾讯系的产品而言,阿里系的产品实在是非常的不友好,从淘系产品眼花缭乱的入口设计和双十一时候令人抓狂的促销机制设计就可见一斑。NBA如果签给了阿里,我脑海里都是淘宝直播里五颜六色的优惠券和产品链接四处飞舞的画面,配上这样的解说:哈登拿球面对防守,一个后撤步,三分出手,摔倒了!裁判没有鸣哨!没有鸣哨!他此时一定非常想念上一个夏天对他鸣哨的上海交警,各位亲们,如果要获得哈登同款的电动车,我告诉你们他家的这款产品真的是超级好,我自己今天就是骑着它来解说的,大家请赶紧点击左下角的36号商品,今天特价,还有100元优惠券,比双十一还划算,数量有限大家抓紧买,错过就没有了。。。   NBA无疑是本次续约最大的赢家,作为北美五大联盟中唯一一个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招牌,NBA的商业价值一直水涨船高。而选择腾讯而不是阿里,至少保证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更优的:维持一个靠谱的成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上面已经提到腾讯的投入力度,和给观众带来的更好体验,这里说一下几个数据,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腾讯给NBA交出了一份可能是超出其预期的答卷。2018-2019赛季NBA在腾讯平台单场平均能有高达800万直播观看人数,而单场峰值甚至超过了7000万。注意,这不是人次,是人数,这是很可怕的数字。因为这数据基本上是新浪时代的NBA数据的十倍。更不用说腾讯建立起来的设计良好及付费率和客单价齐高的会员体系。而阿里体育虽然在去年夏天其实也做了不错的尝试,在从腾讯手边抢走FIFA世界杯的版权后,阿里确实把世界杯玩出了花儿,但是毕竟FIFA世界杯是一个追求娱乐性的伪球迷远多于真球迷和硬核球迷的赛事,在NBA这样一个受众几乎清一色硬核直男连坤坤做NBA大使都不能容忍的赛事领域里,阿里的那些吃喝玩乐主打娱乐性的讨巧玩法几乎肯定是要碰到问题的。而且世界杯这样四年一次,一次就一个月的赛事,阿里的确可以用做项目的心态方式调集并猛砸旗下各大平台的资源,但对于NBA这种时间跨度大(不算夏季联赛都有8个月跨度)比赛密集程度高(一年1300+场比赛)的赛事而言,阿里还没证明过自己有持续精耕赛事的媒体及相关运营能力。维持NBA品牌的吸金能力。新闻中提到腾讯和阿里给出的报价应该相差无几,不管真实数字是不是15亿,但肯定都相比上一个5年的合作价格上升了很大一个台阶,对NBA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同时因为过去几年良好运营,NBA的品牌价值也在大幅提升,这点从赞助商的规模就可以侧面印证。以下是NBA中国官方分别在2015-16赛季结束后和刚过去的2018-19赛季结束后发出的对赞助商(NBA称为“合作伙伴”)的感谢函,可以看出赞助商数量在三年内从39家飙升至60家。每一家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赞助费,以及包括广告等二次传播及其他相关资源的投入,继续推高NBA的价值和吸金能力。2015-16赛季合作伙伴列表2018-19赛季合作伙伴列表维持联盟品牌在商业上的美誉度。虽然是一个商业联盟,但是中国的商业和文化氛围,大家还是喜欢歌颂忠诚。在阿里拿不出十分明显高于腾讯的筹码的情况下NBA选择与腾讯继续合作,不管是从运营风险上还是商誉风险上肯定都是更小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NBA联盟各队当家球星已经鲜有一人一城终老的氛围下 [大误] )继续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毕竟腾讯旗下的产品有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高的渗透率和用户基数。有观点认为选择阿里能给NBA带来更多的新用户,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滑稽,对阿里和腾讯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讲,他们的用户重合度已经是非常高了,而腾讯系的产品无论是渗透率还是使用时长都高于阿里系的产品。来源:见水印   人才!人才!人才!这个点我得展开讲几句,2015年以前新浪体育是互联网体育平台里当之无愧的老大,无论是直播的观看人数,主持人的咖位,集锦视频的剪辑水平,还有节目的制作能力,都是堪比电视时代的央视体育。原因就是新浪借着版权优势和互联网流量上涨的红利,网罗了很多从央视体育北京体育等传统媒体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经营,在2013-2014年我在清扬市场部负责与新浪体育及NBA中国的合作期间,我看到的数据是NBA给新浪体育贡献的流量差不多占到了新浪体育总流量的80%。当时腾讯从新浪手里抢走NBA以后,顺带挖走了新浪体育绝大多数优秀的编辑和内容运营团队,新浪体育苦心经营多年的用户基础随着版权和人才的出走也一同被带走了。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放走NBA之后新浪体育基本上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困境。世道轮回,腾讯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以守住了版权之后留住并持续吸纳目前市场上最优秀的体育内容团队(马太效应),并反哺腾讯电竞周边的赛事和媒体运营能力。没错,如今腾讯电竞赛事的办赛和直播基本上都是由腾讯体育的班底打造的。守住过去几年的投入和耕耘换回的阶段性胜利果实。回想当年腾讯刚拿到NBA版权的时候,球迷们各种哀嚎,觉得腾讯做不好体育做不好NBA。知乎到现在还能看到当时的一个问题,鼓励大家去看一下如今的腾讯体育,毫无疑问是中国互联网体育第一平台(甚至“互联网”这个限定词也可以去掉了)。对腾讯来说守住NBA版权就是守住了体育第一流量阵地和围绕篮球布局的体育生态,包括其良好的会员体系建设,更是守住了之前大笔投入带来的阶段性胜利,巩固了腾讯视频、腾讯娱乐、腾讯新闻甚至是腾讯电竞等周边生态。阻击阿里。腾讯虽然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但永远不能不警惕对手的敌意,何况那个对手是与腾讯瑜亮之争的阿里。讲个故事,小学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个世界杯官方用球,虽然很舍不得但我还是一定会带着去学校给大家一起踢。因为我不带的话,大家通常就会踢另外一个对我有敌意的小朋友带的球,而那个小朋友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带我玩。所以对腾讯来说NBA就是那颗再贵也不能舍不得的球。守住流量入口。NBA的受众与腾讯的现金牛业务腾讯游戏的受众重合度很高,守住这个流量入口几乎是必须的。   阿里大文娱的又一溃败。继被矮大紧胡改天天动听及玩坏阿里星球之后,阿里的大文娱布局一直缺乏翻身的机会。年初刚被并入阿里大文娱的阿里体育,之前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去年世界杯好不容易抓住点机会比划了一下,现在又没有什么新的动静了。更致命的是吸引不到人才。从当年新浪vs腾讯在NBA赛事版权,以及后续乐视vs腾讯在中超赛事版权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体育内容产业的相关人才几乎是跟着有版权的平台走。阿里这几年除了2018年的FIFA世界杯以外几乎没有拿到有分量的体育赛事IP,本来寄希望于NFL,但除非美式橄榄球能在未来几年在中国迅速爆发(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空有资金和公司政策的阿里几乎吸引不到任何体育内容领域的一流人才。流量焦虑的继续。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红利带来的流量增长几乎见顶的背景下,阿里对流量的渴望是路人皆知的。淘宝直播里,能给阿里带来数百万淘外流量增量的李佳琦都被阿里迅速扶持成标杆。NBA这样一个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体育IP,一年1300多场比赛,平均每场800万人数观看,这几乎是阿里不惜一切代价也不能错过的肥肉。   虎扑:最好的时代。曾经在新浪NBA时代,虎扑是新浪和NBA中国的眼中钉,虎扑隔三差五就会收到新浪和NBA的律师函。而自从NBA版权被腾讯拿走以后,无论是腾讯还是NBA都对虎扑友好甚至暧昧了很多,虎扑也借机完成了翻身并在此期间做出了路人王赛事、虎扑识货和毒App等优秀的产品,社区影响力也因步行街女神大赛和JRs集体与吴亦凡撕逼等事件而出圈。如今虎扑虽然被头条系入股,但目前为止腾讯对其还是很友好的。相比之下,如果阿里拿走版权,阿里系封闭的生态理念一定不会比腾讯对虎扑更友好。头条:瑟瑟发抖,短视频版权大概率也是被腾讯收走苏宁:哈哈哈,爸爸把省下的钱给我买贝尔吧体育编辑们:艾玛,不用跳槽了(此处引用原新浪体育现已去创业的黎双富老师的观点)来源:黎双富老师的朋友圈截屏   一个领域及平台的兴衰,从其从业者及员工的待遇就能看到一个侧面。我眼见着这帮体育编辑和内容制作者们之前靠着情怀工作并整天自嘲和眼红隔壁娱乐频道的同行的时候,我也一度替他们无奈。所以看到他们大多在腾讯体育真正过上了好日子的时候,作为一个曾经跟他们深度合作过的合作伙伴,如今也身为一个在享受他们带来良好观赛体验的球迷,我由衷地替他们开心。   码字不易,向所有为我点赞同和感谢的小伙伴们比心❤️   北京时间7月29日,NBA与腾讯共同宣布,双方在现有的NBA版权合同基础上续约五年,腾讯将继续作为“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至2025年夏天。   据懒熊体育了解,双方的续约合同金额约为5年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左右,大概是上一个版权周期(5年5亿美元)的三倍。   此番腾讯斥巨资吃下新一周期的NBA中国市场版权,在中国体育产业内投下又一颗“惊雷”的同时,也引发了广大NBA球迷及从业者的诸多疑问。懒熊体育对收集到的各方疑问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尝试探讨新一轮NBA版权周期下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   一. 腾讯花15亿美元贵不贵?   毫无疑问,15亿美元对于腾讯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钱。但如果跟美国市场的NBA版权价格相比较,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2014年,NBA与美国本土的两大体育转播商ESPN和TNT签下一笔总金额达9年240亿美元的天价媒体版权合同,合同从2016-17赛季开始生效,直到2024-25赛季结束(与腾讯新合约同期)。在这份版权合同周期内,由于分到的具体权益不同,ESPN每年需要向NBA支付约14亿美元,而TNT的母公司特纳每年需要向NBA支付约12亿美元。   如果单纯从金额上来比较,腾讯5年总共“才”需要支付15亿美元,而且还是数字媒体的独家,是不是便宜很多呢?当然不能这么比。腾讯拿下NBA版权后的变现能力受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市场成熟度和公司围绕NBA版权的运营经验。市场成熟度方面,中国虽然是NBA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但中国用户在体育媒体产品上的消费意愿、消费水平都远不及美国,因此现阶段可开发的资源相对有限。运营经验上,ESPN和TNT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转播NBA,围绕NBA的版权分销及商务开发经验都要远远成熟于中国公司。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NBA从海外市场获得的版权收入,中国占绝对的大头,其他单一市场跟中国相比都不值得一提。   二. 5年15亿的版权成本能收得回吗?   腾讯体育现有的NBA版权变现模式主要有:卖广告、卖会员、卖电商周边、观众在直播间给主播刷礼物。据懒熊体育了解,目前广告收入占腾讯NBA收入的大头,其次是会员销售,而其他方面的收入占比非常小。而据《晚点LatePost》报道,腾讯体育单年整体营收在15亿人民币之内,还要扣除相关的制作、技术、运营等成本,现在光NBA版权平均每年就要花费超过20亿人民币,如何填补这里面的亏空,是腾讯接下来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显然,腾讯需要在现有的版权收入来源上进一步增收。如何卖更多的广告?如何把广告卖得更贵?广告的投方渠道是否能更加多样且精准?以及,如何刺激更多的消费者购买NBA会员?要不要将更多重点比赛变成会员场?会员权益如何细化切分?会员要不要涨价?如何卖出更多周边商品?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虑。同时,屡禁不止的盗播现象,以及允许同一个会员账号同时登陆多个设备的“漏洞”,都会给腾讯的NBA会员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当然,还有X变量。抖音、快手们的异军突起就是例子,腾讯能否利用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如VR)创造更多可能,也值得关注。   三. NBA会员会不会涨价?   当懒熊体育在7月27日独家爆料腾讯与NBA续约的合同价格是上一周期的三倍之后,微博上大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腾讯NBA会员是不是也要涨价了?”。足以见得,会员的定价是大多数球迷的最关心的问题。   尽管目前尚无法得知腾讯在下一个NBA版权周期内是否会上调会员价格,但与其单纯调高会员单价,不如像NBA在美国市场所做的那样,制定更加灵活的会员机制,把付费权益切分得更细。美国的NBA League Pass用户可以对任意一场NBA比赛按多种付费方式观看,价格分别为6.99美元(单场)、4.99美元(二、三、四节)、2.99美元(下半场)、1.99美元(第四节)和0.99美元(任意时段开始的10分钟),也就是更细分更精准,或许这样更加能够满足不同球迷群体多样的观赛需求。   四. 微博、抖音、咪咕等平台还能播NBA短视频吗?   目前的悬念是,在与微博、字节跳动、咪咕的短视频合同到期之后,NBA是否会直接跟这三家续约?还是跟上一个周期一样,先等等再看市场情况。懒熊体育了解到的信息,NBA在新协议里留出了短视频等细分权益的空间,也就是说,从法律条文上来讲,腾讯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家。   五. 腾讯如何把NBA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用户?   这里想先引用一句钢铁侠对蜘蛛侠说的话——“If you’re nothing without this suit, then you shouldn’t have it.”(如果没了这身盔甲你什么也不是的话,那你就没资格拥有它)   当然,现在腾讯体育已经通过一些方式把NBA业务与旗下其他业务进行了联动,比如:腾讯体育与腾讯视频的联合会员,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NBA球迷引流至腾讯视频平台。另外,腾讯体育也利用“超级企鹅联盟”、“企鹅名人赛”、“超新星全运会”等自制IP试图将旗下体育和娱乐资源进行整合。但是,如何进一步激发用户的消费意愿,腾讯体育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六. 还要继续售卖避孕套、脚气药广告吗?   在懒熊体育微博下的评论中,有相当一部分球迷表达了对此前腾讯体育在NBA直播中播放的某品牌避孕套和脚气药广告的“不满”,这意味着,这种偏“重口味”的广告影响了部分球迷的观赛体验。   但是,仅此当然不够。在版权成本翻3倍之后,腾讯体育就更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吸引更多高大上的品牌(意味着更多收入)在腾讯体育平台上进行投放?如何为广告主实现更高的转化率?是否有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的广告传播形式?   七. 腾讯续约NBA版权,对解说员是好是坏?   对于NBA这样的体育产业大IP来说,每次的版权归属更迭都伴随着一批从业者在各大平台之间进行流动。其中,解说员是这批从业者中最具有典型性的职业之一。   NBA在中国的网络直播版权从最早的TOM,到后来的新浪,再到如今的腾讯,往往是NBA版权去哪,解说员也是跟着版权走。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优秀的解说员逐渐脱颖而出,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稀缺资源”,拥有跟直播平台较强的“议价”能力,得到的待遇也逐渐上涨。但有的解说员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版权更迭时与新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就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失业”风险。   随着腾讯把未来6年的NBA版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平台就逐渐掌握了更强的话语权。这个时候,平台就可以用一纸长约与解说员长期绑定。对优质解说员来说,这样的好处自然是短期内没有失业风险,但弊端就是薪资待遇短期内可能难以获得跳槽那样的飙升。同样的,新解说员成名的难度会提高。   所以,各位NBA解说员朋友,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腾讯与NBA的这次续约呢?   八. 如何进一步开发女主播的“粉丝经济”?   2015年,当腾讯体育首次在NBA比赛直播中设置了女主播这一角色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在中国球迷以往的看球习惯中,解说席永远坐着的是两位西装革履的解说员和解说嘉宾,几乎不会在NBA直播节目中出现女性角色。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在NBA直播中进行植入,而专业的篮球解说员或者嘉宾不太习惯做广告的环节串联,甚至比较排斥做商业口播,或者是商业口播比较生硬。据腾讯体育内部人士说,设置女主播的初衷就是承担串联和口播的角色,同时也是新的创收渠道。   但是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变化,腾讯体育看到女主播的价值已经不仅限于串联和口播。于是,腾讯体育开始有意识地对女主播的个人IP进行打造,希望能够开发女主播的“粉丝经济”:一方面通过用户直接在直播间给女主播刷礼物获得现金收入(跟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类似),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女主播给在节目中销售的广告产品“带货”。   同时,部分女主播也开始担任腾讯旗下部分节目的主持人甚至是某些非顶级篮球赛事的解说嘉宾。不过仍然有很多观众在直播留言中批评女主播“不懂球”。可见,专业化程度依然是腾讯体育在女主播的培养方面需要提升的部分。   九. 腾讯vs阿里=篮球vs足球?   “AT”的体育之争,会最终变成足球和篮球的PK吗?

腾讯与 NBA 签订五年 15 亿美元的数字媒体版权续约协议,你有什么想说的?

腾讯与 NBA 签订五年 15 亿美元的数字媒体版权续约协议,你有什么想说的?

相关资讯

直播

更多

录像

更多

视频

更多